close
🍵韓奕老師,line:hanchiti
🍵粉絲團: https://m.facebook.com/hanyi2016/





延伸閱讀(茶罐)
---------------------
前人就對儲茶講究,更別說當代的我們了。
-
古早古早以前,是在唐代,沒錯,就從陸羽那時候開始說好了。
雖然在他的書中,沒有記載(二十四器具),但其它文獻中,是有看到用瓷瓶來裝茶,也叫作「茶罌」,而現代以茶罐、茶倉來稱呼這東西。
-
為了要保存:
茶這東西,現在被食品法歸類要標上兩年期限,其實是可以存放,而且味道會轉變,跟酒會變化很類似。而變化的主因就是「(後)發酵」,更專業點會說是「氧化」。
擁有大量親水性的化學成分,酚、果膠質,加上葉面海綿狀細微表面,更容易吸收水分,因此容易吸收水氣跟異味。
會造成失色、失香、失味。
-
故事:
唐代趙璘,一本《因話錄》第五卷,寫著當時朝廷,有一個單位叫作御史臺,不用想太複雜就是現在的監察院,然後這個御史臺管轄中,有個機構兵察廳,專門負責管朝庭中的茶。
文獻上是這麼寫的:「茶心市蜀之佳者,貯於陶器,以防暑濕,御史躬親監啟,謂之御史茶瓶」(御史臺記)
也因為都管茶,所以呼之茶瓶廳,而當時西蜀之地(按:四川)最受歡迎,也就是蒙頂茶。
-
而這種茶瓶就是茶罐,當時候的樣子,就考古有挖出來,都是如同鼓一般的大肚子(鼓腹),底平,頸是矩形,沿口平,裏頭裝茶末。


粉絲團 文章連結  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542571149243001&id=542553642578085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韓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